講授課程:植物營養學
講授章節:土壤養分生物有效性
目的效果🖐🏻:通過講授我國農業化學奠基人彭克明先生認準目標💁🏻♀️,攻堅克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以及開拓性的研究土壤化學和土壤肥力的科研歷程,使得同學們了解我國土壤養分有效性與土壤肥力的發展歷史,也引導學生要具有攻堅克難、不畏堅途,立誌投身祖國農業事業精神。
彭克明(1905~1991)中國農業化學家、教育家🦵🏿。河北省晉縣人🚶🏻➡️。1936年赴美國就讀於伊利諾斯大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彭克明一生熱愛祖國🕙,194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毅然回到祖國從事高等農業教育事業。他滿懷激情地為新中國社會主義農業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幾十載,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雖然幾經坎坷,但是始終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
彭克明主要致力於土壤化學與土壤肥力的研究🍨👨👦👦,他腳踏實地,只要認準目標🧑🏻🤝🧑🏻,不管多麽艱難,不管花費多長時間都要努力實現🧚🏼♂️。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他實驗地從事土壤中養分循環以及輪作中施用石灰研究,就為了一個目標,前後實驗長達13年之久。
1956年,彭克明首次提出在中國建立輪作肥料長期定位試驗,並在北京農業大學試驗站正式開始勻地試驗🦶🏽🎖。1958 年由於該校師生下放農村而被迫中止。1962年回來後又恢復試驗𓀍,正式布置了小麥😳、玉米、棉花三種作物的 0(無肥)💫🦸♂️、M(有機肥料)💬、MN、MP💼、MK🪖、MNP、MNK⚽️👩🏿🏫、MNPK8 區輪作試驗。"文化大革命"中該試驗又一次被迫中止。
彭克明粉碎"四人幫"後⛹️♀️,他的政治熱情更加高漲🧙🏻♀️,為黨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高尚的道德風範👮🏻,踏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風格,成為後輩們的光輝典範。1978年北京農業大學遷回北京後,他在昌平購置土地660畝,又開始重建試驗站。這種輪作肥料長期定位研究思想的形成,與他認準目標⛄️,堅定信心,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科學理念是分不開的。他第一個將植物營養與土壤肥力長期定位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引入到我國🧑🍼。
為了實現長期定位研究這個目標🧑🏽🎓,幾經坎坷和周折。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國家級和省級土壤肥力監測網,這些監測網多是以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地為基礎的👎🏼🫰🏻。這些都凝聚著彭克明先生的心血。我們同學們要學習彭先生的這種攻堅克難🤪、不畏堅途💪🏽☝🏻,立誌投身祖國農業事業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