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課程🤽:環境影響評價
講授章節:緒論
講授目的及效果 :通過講述改革開放40年我國環境影響評價製度的發展、發揮的作用🦸🏽,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和工作的重視、熱愛。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境保護的第一道防線,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2001年,習近平同誌深入武平縣進行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調研🚠,作出了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決定🔏。2005年,習近平同誌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到安吉縣調研👩🏼🏭,當他看到該縣通過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對於我們環評人來說,綠色生態也是最大的財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優美、清潔的生態環境既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又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買不到綠水青山。
習近平同誌早在2006年就指出,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了渾然一體🧚、和諧統一關系。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算長期的經濟賬👩🏼💻,這正是我們環評課程的初心和使命🧑🍳,希望同學們把對環評的熱愛投入到學習和未來的工中,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